南京科技职业学院(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位于ink" target="_blank" style="box-sizing: content-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19, 110, 194);">江苏省ink" target="_blank" style="box-sizing: content-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19, 110, 194);">南京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2007年成为首批10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4年5月被确认为ink" target="_blank" style="box-sizing: content-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19, 110, 194);">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南京永利化工专科学校为永利铔厂的厂办校,历经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南京动力分校、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变迁,2015年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教职工728人。2022—2023学年,学校开办48个高职专业。
历史沿革
998年3月26日,南化集团公司和省石化厅领导正式签署《交接协议》,学校由此划归省石化厅直接管理。
2000年5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化工学校升格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直管的一所普通高校。
2005年底,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并取得“优秀”成绩。
2006年6月,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
2006年10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化工职教集团。
2007年4月1日起,学院开始实施二级管理体制。
2010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
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15年2月16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2022年4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称号”。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 2022—2023学年,学校开办48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65人。有教师高级职称占比42.3%以上,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4.4%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以上。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获教育部认定双师型基地3个,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产业教授11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6人,“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19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国际化品牌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内外实训基地413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品牌,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个省级品牌;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4门、“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9门;有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教师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承接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10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47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46项、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31项、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项。
科研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立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立项重大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3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