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江苏省交通干部职工培训班;1956年初学校在合并三个训练班基础上,定名为江苏省交通干部学校;1965年6月以南京汽车职业学校和南京航运职业学校为基础,组建江苏省南京交通学校;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学校独立升格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1月,学院占地56.8万平米,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2.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设有10个二级院系部,开办39个专业;有教职工730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3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江苏省交通厅开办江苏省交通厅干部职工培训班,分类举办干部训练班、国营内河轮船公司工人训练班、省汽车驾驶训练班。
1956年初,学校在合并三个训练班基础上,定名为“江苏省交通干部学校”,总部设在建邺路26号,并在此基础上批准筹备“江苏省(中等技术)交通学校。
1965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交通厅以“南京汽车职业学校”和“南京航运职业学校”为基础,组建“江苏省南京交通学校”。学校为中专性质,参加全省统一招生,开设水运调度、陆运调度、计划统计、财会4个专业,招收新生204人。
1969—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1月,江苏省革委会批准南京交通学校复办招生,学校性质确定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待遇亦按中专毕业生待遇处理。学校在南京农业机械化学校借址恢复办学,10月,学校录取新生(工农兵学员)132名。
1982年, 经省计委批准,学校重新选址办学;同年9月,学校搬入浦口校区(南京市浦口区东门后河沿90号)。
1987年,根据国家对中专校招生对象逐步过渡到初中生的相关规定,学校开始由招收高中毕业生改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当年招收4个班。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校生规模扩大为1500人。
1992—1993年,学校先后取得办学条件评估A级、办学水平评估A等次,被评为交通部规范化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4年10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学校“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继被评为交通部重点专业。同年7月,江苏省教委、计经委批准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当年 “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专业高职班招生40人。
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学校独立升格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02年,学校在南京江宁大学城征地850亩建设新校区。
2005年10月,学院顺利搬迁至江宁新校区;12月,学院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7月,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0年5月,学校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同年,学院第一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省交通运输厅、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12月,学院获得“2007—2009年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1年6月,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在学校正式启动。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2年5月,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8月,学院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10月,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12年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201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自主单独招生专业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六个专业。
2014年,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同年,交通节能减排中心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5年,学院交通节能减排中心与河海大学签署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
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交院自2016年起试点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工作。同年,学院交通节能减排中心分别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申报的的研究生工作站成功获批。
2017年6月21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成立。
2018年1月30日,学院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学院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同年,学院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21年,学院申报的“江苏省交通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院设有10个二级院系部,开办39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院有教职工730人,其中专任教师598人,教授、副教授265人,校外兼职教师343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7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名师25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拥有国家级高职骨干认定专业9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省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建有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交通运输厅实训基地10个,省级培训中心3个;获评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国家教材建设奖2部、国家和省规划教材30部;获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20余项。
科研成果
2021年,学院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5755.03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525.63万元,专利授权15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量7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4.4万元,获科技成果奖励(市厅级以上)6个。
2022年,学院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4560.03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447.08万元,专利授权15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量31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52万元,获科技成果奖励(市厅级以上)7个。
2023年,学院技术服务到账金额4940.87万元,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4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