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和卓越高职院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前身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历经上海机械学校(1952-1960)、南京机电学校(1960-1999);1999年6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2020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约3.4亿元;图书131万册;设有23个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649人,教职员工1118人。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教职员工11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拥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7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3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
历史沿革
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以“优秀”通过验收 。2012年,成为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与南京某些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2017年,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校党委作出“两新一高”的战略部署: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高水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型高职名校 。
2018年,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和卓越高职院建设单位 。11月,入选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 。2019年,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同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名称暂定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成为全国唯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
2024年9月21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第一届全国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新成立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
2025年1月16日,南京市六合区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建龙袍校区签约仪式举行。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包括33个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 。另有本科职业教育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科研教辅单位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职员工114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9.5%,高级职称教师占48.2%,双师型教师占92%以上。学校有全国技术能手11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4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32个
教学成果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7项,银奖4项、铜奖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6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学校国际化探索成果“高职国际合作教育范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
2022年3月,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2项、二等奖成果2项。与兄弟高校合作完成一等奖成果1项、二等奖成果1项 。
2023年7月,教学成果“服务‘两个高端’的‘三性一体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58项;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1个 。校企联合申报的科技成果“面向互联网黑灰产实时深度感知与溯源对抗技术研究及应用”入选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十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