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南京大学

  • 区域:江苏南京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 [46],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校园 [84]、金砖国家大学联盟 [95]、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102]、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103]、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 [105]、中国高校科创联盟 [117]成员,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62] [100-101] [106]。

学校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陵大学原址。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四个校区;设有40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91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有本科生14714人、硕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学生1396人。


历史沿革

随着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南京大学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员的交往日益频繁,交流与合作的规模日益扩大,层次不断提高。1986年,中美两国高校合作创立第一个教学科研实体: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1994年11月18日,南京大学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的“211工程”预审,后成为国家首批7所“211工程”高校之一。1998年5月4日,中国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即“985工程”),次年与另外8所高校最早被列入“985工程”,被称为“C9高校”,并因此开展工作,不断发展,立志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 

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4月,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 

2015年,南京大学设立“白先勇文化基金”。3月,南京大学入选2014年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1月,中国提出建设“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南京大学于2018年1月进入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其15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次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南京大学入选成为首批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2018年1月,与江苏省作家协会在仙林校区共建江苏文学院。 3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大学成为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 月底南京大学5个项目成功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南京大学排名第六。4月8日,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 7月,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30所“双一流”大学成为“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学校。 9月5日下午,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理事会在常成立。9月12日,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苏州)正式启动。10月21日,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所“双一流”大学的教育智库发起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智库联盟。 11月29日,南京大学参与发起设立的江苏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联盟正式成立。 12月28日,南京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院揭牌。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南京大学设有40个院系,开设92个本科专业,10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25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分别为1231人、808人。 截至2023年10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近40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00余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南京大学设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4个,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强基计划)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个。 

2023年7月,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3项、二等奖8项;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2个教育部等部委联合认定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科研成果

南京大学于2000年以来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