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芜湖市中医学校,2002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占地面积约388亩;下设8个教学系部, 开设2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在校生10428人,专任教师534人(含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1960年1月,芜湖市中医学校创办;7月,学校更名为安徽省芜湖中医专科学校,校址迁至下二街13号。
1962年6月,学校定名为“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正式纳入调整后的省中等卫生学校建制,由芜湖市卫生局主管,学制统一定为三年。
1963年5月,学校迁入芜湖市赭山公园东大门对面,校址邢家山7号。
1966年6月-1971年9月,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学校被迫停止招生。
1969年1月,学校下迁至广德县柏垫中学。
1972年,学校恢复中药士专业招生。
1973年,恢复中医士专业招生,推荐入学。
1977年,恢复了三年制中医、中药专业招生,全省统一考试招生录取。
1999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省中医药学校”。
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皖南职业学院”,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
2002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撤销“安徽省中医药学校”建制,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由芜湖市委宣传部主管。
2002年10月,学校搬迁至城南高校园区,校址为荆山西路16号,原校区整体置换给安徽金鼎集团。
2004年6月,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市中医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
2006年12月25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市中医医院成建制划归学校,作为学校的直属附属医院,业务上接收市卫生局的指导和监管。
2012年6月1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市口腔医院(筹)成建制划归学校,作为学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即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口腔医院。
2013年12月,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
2024年11月21日下午,民盟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8个教学系部,开办29个高职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专任教师534人(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15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9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232人,其中博士15人;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4个。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另有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特色专业、骨干专业、示范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实验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2个,130余个长三角地区稳定的实习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1个中药资源研究所,1个科研实验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70篇(其中SCI收录41篇),授权专利69件,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由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设有专论、药材生产、制药工艺、资源与鉴定、药理药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基层中药、临床中药、中药教育、综述等栏目。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术论坛》(原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7年,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学术期刊,设有专论、教育教学、现代医学、中医中药、护理、人文社科、辅导员工作、综述等栏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余册,其中医药卫生类书籍44万册;有纸质中文期刊559种,其中医学223种;有电子期刊6107种,其中医学3344种;有古籍线装书1300余册;配有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博看电子期刊、畅想之星电子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数据库等电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