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JSEI),简称“苏电院”,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肇建于1978年的淮阴电子工业学校;1996年,淮阴电子工业学校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试办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97年,淮阴电子工业学校经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招收对口大专班;2001年,淮阴电子工业学校获准升格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5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 30.5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8.9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办46个高职专业和5个“4+0”“3+2”本科专业;有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
历史沿革
淮阴电子工业学校
1978年7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创办淮阴电子工业学校。
1979年,学校从淮阴无线电厂迁入健康西路校区。
1993年10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淮阴电子工业学校为省(部)级重点中专校。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审批,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开始试办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1997年,经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开始招收对口大专班。
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6月,学校获准升格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建制、隶属关系。
2002年,学校设海口路校区。
2003年11月,学校搬迁至淮安大学城。
2007年7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发文公布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名单,学校名列十所示范性高职院的第七位,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3年,学校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举办本科教育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018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学校更名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2020年5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2023年8月5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电梯行业党建联盟成立大会举行。
2023年12月,全国数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办46个高职专业和5个“4+0”“3+2”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6%,“双师”素质教师占86.37%;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2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人选8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2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8名、省科技副总12名、江苏工匠1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23个;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骨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工信厅属高水平专业群3个、全省首批高职专业认证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11门、省级43门;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8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9部、省级38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奖2项。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14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近三年(2021、2022、2023)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7项,获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授权专利1101件,其中发明专利99件。
截至2022年2月,学校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7项,获省教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奖、轻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12项。授权专利1101件,授权发明专利99件,科研到款6522.9万元。高职发展智库显示,2020年度学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名全国19名,发明专利授权数排名全国39名。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59件,专利转化数量18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