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江苏淮安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枚乘东路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7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的淮阴地区会计职业学校,先后更名为淮阴地区会计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淮阴地区会计学校、七·二一财经大学、江苏省淮阴地区财经学校、淮阴市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200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44亿元;设有10个教学单位,开设等33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579人,全日制在校生13683人,国际留学生55人。



历史沿革

1969年6月,受文革冲击,学校停办。

1971年,复校,后相继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地区会计学校、七·二一财经大学、江苏淮阴地区财经学校、淮阴市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

1977年,恢复高考后曾一度与江苏省银行学校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 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

1979年,江苏省淮阴粮食技工学校创办。

1983年,改名为江苏省淮阴粮食学校。

1994年,学校又更名为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

两校合并

2004年7月1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中专合并组建成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月,学院举行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2007年11月,学院所有处室和系部进驻新校区办公。

2010年12月,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2010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月,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文明单位”;7月,学院被确定为2011年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11月,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红十字示范校”。 

2014年11月8日,学院举行了建校50周年、建院10周年庆典大会。 

2016年7月,学院通过了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21年2月,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2022年12月,学院通过江苏省红十字示范校复查认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开设等33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579人,专业技术人员45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40人,具有博士学历69人,硕士学位398人,“双师”素质教师381人。具有省级教育教学团队9个、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科技副总”1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1人,江苏省高职院校类产业教授19人,江苏省技术能手3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A类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骨干专业6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及重点专业13个,国家在线开放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百门精品”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13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7个,国家、省、市级培训服务基地12个;主持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主持和制定全国财政行指委财务管理专业、全国统计行指委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专业、全国粮指委粮食工程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配置标准建设。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建设有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8项,国家级精品教材、规划教材21部,省级重点教材、规划14部,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截至2023年1月,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省部级一等奖14项,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 

2022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院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4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思政专项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厅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2项。 

2022年,学院开展横向和纵向科研服务,科研到账经费达到580.65万元,专利授权数量99项,发明专利授权数量7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150余万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