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英文名: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JSU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由江苏省主管的理工类公办本科高校。 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首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
江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于1984年8月创办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之后于1987年12月改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办学层次为专科。1988年9月,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8月,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之后2002年8月,学校又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校内。2012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于2012年1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2020年11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与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 2024年,江苏理工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17名。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多元,中外文藏书198万多册;设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2 个,专业硕士点 12 个;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200多人。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即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的本部和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
历史沿革
江苏理工学院(英文名: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JSU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由江苏省主管的理工类公办本科高校。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首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
江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于1984年8月创办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之后于1987年12月改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办学层次为专科。1988年9月,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8月,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之后2002年8月,学校又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校内。2012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于2012年1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2020年11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与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 2024年,江苏理工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17名。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多元,中外文藏书198万多册;设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2 个,专业硕士点 12 个;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1200多人。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即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的本部和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
2002年8月,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并于第二年开始扩建。 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同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德国际学院。之后200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成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同年,学校分别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院和资源循环研究院。 2012年9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现名
201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 2014年,学校成立刘海粟艺术学院成立,又于2015年建成赵元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2020年11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与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 同年9月20日,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开工仪式正式开启。
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成立了“炎培学院”,用于培养硕士层次职教教师。 2023年6月,江苏理工学院附属牛塘实验学校签约揭牌仪式在牛塘实验学校举行。 同年6月17日,江苏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成立。
2024年6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遴选结果公示,江苏理工学院入列。
2025年4月10日,泰州学院与江苏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拥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总共有教职工1600多人,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近800人、博士学位人员6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50%,“双师型”教师占比近50%。校内拥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此外,江苏理工学院还有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突出贡献专家”“双创人才”“外专百人”“特聘教授”“333工程”“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200多人次,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拥有国家和省级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9个(项),国家一流(精品)课程9门,江苏省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产教融合型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项目136个(门、部),以及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含一流、特色专业)10个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9个,其中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此外,学校还有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和省级虚拟仿真教研室1个。
教学成果
2023年,江苏理工学院与韩国大真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同年,学校还与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学大学拓展了“2+2”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学位项目和交换生项目。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教育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5个,以及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建设项目。此外,学校还加入了中芬应用技术大学、苏韩高校、苏港澳高校等合作联盟。
截至2024年4月,江苏理工学院培养了来自世界四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其中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媒体技术、金融学等12个专业。此外,学校还设有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2个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合作交流
2023年,江苏理工学院与韩国大真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同年,学校还与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学大学拓展了“2+2”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学位项目和交换生项目。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教育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5个,以及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建设项目。此外,学校还加入了中芬应用技术大学、苏韩高校、苏港澳高校等合作联盟。
截至2024年4月,江苏理工学院培养了来自世界四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其中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媒体技术、金融学等12个专业。此外,学校还设有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2个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设有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学校还与省内外10多个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基地230多个、研究机构40多个
科研成果
2023年,在全国本科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中,江苏理工学院凭借233个专利数量位列全国本科院校第181名,以及江苏省本科院校第24名。
截至2024年3月,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研成果奖160多项。此外,学校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2100多项,以及获授权发明专利1600多件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多篇。
学术交流
2021年12月2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杨海华博士应邀前往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主讲“2021年学术活动月”系列高端学术报告之一《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4年5月17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到访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奉贤校区,开展了主题为“职业教育循证课堂的构建”的培训讲座。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江苏理工学院的图书馆馆舍面积达3.78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5000多个,平均每周开放94.5小时。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98.85万册,中外文现刊825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392046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941871册,学位论文13226144册,音视频122148.1小时,各类数据库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