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江苏常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截至2023年12月,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800余人,全日制在籍学生15000余人。



历史沿革

  • 常州手工技校

1958年,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建校,后改为常州手工技校。 

  • 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

1963年(《中国轻工业各类学校概貌》显示为1961年)12月,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创建,属省批市办校,校址怀德路36号。 

1964年,开始招生,设机械设备维修、化工工艺、化学分析等专业。 

1966年,江苏省轻化工厅与化学工业厅分开设置,学校将化工专业划出,单独设校,名常州市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校址常州轻工机械厂;同年,学校停办。 

合并发展

1973年9月,常州手工技校与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合并成立常州市轻工业技工学校,校址劳动西路11号。 

1979年12月(《常州市教育志》显示为1980年1月),改名常州轻工业学校,由江苏省轻工业厅主管,迁址东郊雕庄镇。 

2002年6月,常州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8年10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1月,列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12月,拟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 

2023年7月15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邓建军工匠学院暨全国绿色铸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和人才支撑。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高职专业,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8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近40%,硕、博士学位比例8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近90%。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18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省劳模)2人、“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8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2人、高级技师45人、技师10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建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2个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部、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部、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8部、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10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第七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1项;立项教育部“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300余篇;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个、市厅级科研项目400余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4000余万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00余个,转化金额近600万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