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6月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原名常州化工学校,创建于1958年;1994年1月,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常州市化工技工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原名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创建于1975年;1990年12月,更名为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占地833.07亩,建筑面积36.67万平米;设立7个二级学院,开办43个高职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4400余人,教职工710人。
历史沿革
1959年,更名为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
1962年,更名为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
1964年,更名为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部分改建为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轻工机械部分改建为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
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撤销。
197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常州化工学校。
1994年1月,常州化工学校与常州市化工技工学校(1982年创建)合并,组建为新的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
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75年,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创建。
1990年12月,更名为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合并之后
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8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2021年,成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2023年10月,学校入选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2024年10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工装备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立。 [
2025年3月15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学中心揭牌仪式暨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常州科教城举行 。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立7个二级学院,开办43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710人,其中专任教师599人,副高及以上286人,博士111人(含在读25人)。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支,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10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89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16部。
科研成果
2022年,学校科研项目经费到账2375.6万元(不含科技产业中符合“四技”服务范畴的经费)。横向科技项目合同214项,市厅级以上纵向项目共167项,其中省部级24项。2022年,新增实用新型26件,发明专利36件。“四技服务”到款额达6137.6万元。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