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Three Gorges Tourism Polytechnic College)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一所由宜昌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6年的宜昌地区林业学校;2003年,学校更名为湖北三峡科技学校;2005年,宜昌教育学院与湖北三峡科技学校合并办学;2007年,学校更名为宜昌教育学院;2008年,在宜昌教育学院基础上组建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4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占地面积810亩,建筑面积21.05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2.88亿元;设有8个院部,开设35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24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余人。

历史沿革

  • 湖北三峡科技学校

1976年3月,成立宜昌地区林业学校。

1992年,学校更名为宜昌市林业学校。

2003年6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三峡科技学校。 

  • 宜昌教育学院

1978年,中共宜昌地委和宜昌地区行政公署发文决定在原宜都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兴建宜昌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宜昌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7年,学院更名为宜昌教育学院。 

  • 两校合并

2005年9月,宜昌市编委同意宜昌教育学院与湖北三峡科技学校合并办学。

2007年12月,宜昌市编委将合并后的学院暂定为“宜昌教育学院”,终止使用并注销湖北三峡科技学校的机构名牌。

2008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以宜昌教育学院为基础组建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宜昌教育学院的建制。

200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备案。

2013年1月学院整体搬迁入宜昌市职教园。 

2024年12月26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枝江校区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枝江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8个院部,开设35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242人,教授、副教授116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比65%,“双师型”教师占比82%;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3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8人,省级14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22人,湖北省技能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2人,市级“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5人,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1人、第七届政协委员2人。已建成“高小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梅继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1个专业是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专业是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与中华职教社合作共建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实训室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实训基地,1个实训中心是国家级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三峡大坝)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近五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187项次,获奖项367项次,获奖学生60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62项;省级一等奖69项,二等奖89项。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与60多家中国国内企业、200多家省内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桃花岭饭店集团、三峡旅游集团、兴发集团等企业探索建立“产业学院”4个,“乡村振兴学院”2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30多个;与安琪酵母、凌云集团、神旅集团、城发集团、鑫鼎集团等企业依托专业打造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20多个,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36项,其中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展“大国重器示范讲解员”合作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市级科研平台3个。

科研成果

2020-2021年,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36项,地市级课题40项,教师发表论文42篇,申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2项,其中2项市级课题获优秀等级、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获优秀课题;湖北省2021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1项。 [3]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7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万余册,并配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等数据库。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