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1946年,成立于1937年的蒲圻师范学校和成立于1942年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湖北省咸宁高级学校合并为咸宁地区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创立,1994年独立设置咸宁医学院。2002年3月,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有温泉、咸安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校舍建筑面积70.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96亿元,图书馆藏书229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33个 ;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及教学单位,在招本科专业55个;拥有服务国家特许项目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140余人,有教职工1800余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37——2002)
1937年,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在幕阜山 麓成立。几经变迁与更名,1971年与咸宁高中组建“湖北省咸宁地区师范学院”,1977年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1983年独立设置为“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又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咸宁医学院(1965——2002)
1965年,湖北医学院抽调部分师资受命组建咸宁学院,在武汉纸坊镇青龙山开始招生办学。1966年迁至温泉,1977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建立咸宁医学院,1997年一次性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合并发展
咸宁学院(2002——2011)
2002年,原咸宁医学院和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咸宁学院” 。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1年,获准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湖北科技学院(2012—)
2011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咸宁学院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2012年2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决定将咸宁学院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从此进入湖北科技学院新时期,揭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2月,入选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23年4月24日,湖北科技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2025年3月28日,湖北科技学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学校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及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7个
学科建设
学校形成了以医学为传统优势,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拥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办学层次。专业体系较为齐全,现有“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余人、博士420余人、研究生导师120余人;现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
截止2023年8月31日,拥有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校现建设有省部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有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有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9所、附属学校1所和校企合作单位300余家。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7个、省级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全国性考试考点3个。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新西兰、韩国、匈牙利等13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2011计划”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1个、应用型研发团队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研究中心1个、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咸宁市研究中心(基地)2个;还设有咸宁研究院、医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油茶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
截止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主持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39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4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229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33个。
图书馆办公业务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采用超星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加入CALIS成员,实现网上联机编目,开展数字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手机图书馆等服务。开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SpringerLink和EBSCOhost等中外文数据库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