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牡丹江师范学院

  • 区域:黑龙江牡丹江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2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牡丹江师范学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牡师院,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4亿元,馆藏纸质资源184.6万册,电子资源225万册;设有二级学院21个,党政管理机构19个,教辅单位5个,开设本科专业58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涵盖18个领域);有教职工1265人,其中专任教师855人;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近19000人。


办学历史


1958年9月,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创办

1964年,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停办。

1965年1月,国务院下文批准在停办的嫩江分院的基础上成立北安师范专科学校。 

1965年4月,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原宁安县良种繁育场,更名为黑龙江省宁安师范专科学校。 

1970年12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当时只有农教、数学和中文3个专业。 


1995年7月,迁入牡丹江市

2001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2018年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19年5月,学校获得黑龙江首次公费师范生招生资格。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1个,党政管理机构19个,教辅单位5个,开设5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265人,其中专任教师85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0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3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黑龙江省D类高层次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

 

省级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涵盖18个领域)。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

省级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涵盖18个领域)。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小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化学、物理学、生物技术和体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旅游管理、学前教育、俄语、翻译、心理学、音乐学、动画 

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物理学、音乐学、化学

省级精品课:中国现当代文选、数学实验、中华文学经典导读、大学英语读写译、高师教育学、数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结构化学、基础俄语、现代汉语、基础英语II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黑龙江省外语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友好合作院校53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开展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4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4个、黑龙江省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教育部备案俄语中心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重点实验室、新型碳基功能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

建设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虚拟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184.6万册,电子资源225万册,数据库27种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