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南师院”(HNNU),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前身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9年,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并入淮南师范专科学校,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2007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77.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2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29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15个二级学院,在招本科专业55个;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建校背景
建国初期,为解决基础教育师资紧缺问题,国家提出培养“百万师资”的教育目标。为适应淮南教育的发展,皖北行署区提出筹建淮南师范学校以顺应时代需求。1951年,淮南师范学校筹建工作开始启动,校址选定于田家庵淮舜中路北端,并于当年秋季由淮南初级中学代办两个师资短训班。1952年起,淮南师范学校正式招生。至1957年,按当时的办学条件,淮南师范学校已基本形成一所规模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
专科办学
1958年9月28日,安徽省委批复“在淮南师范学校基础上增设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师范专科学校自此创建。至1962年,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专科、预科、中师、初师的综合性师范学校。
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改建为淮南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淮南教师进修学校停办,学校重新更名为淮南师范学校。
-蓬勃发展-
1977年,淮南师范学校恢复办学。
1978年春,淮南市教育局牵头重新筹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拟用校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南专科学校”。1978年3月28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给淮南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成立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的通知》(教字[78]第68号),确定学校复校后正式用名为“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同年,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2年10月25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为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9月更名为淮南教育学院,同年底与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1985年元月,又重新分为两校。
1983年7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建立淮南市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皖政[1983]99号),正式批准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9年,淮南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举办本科层级函授教育的协议,开启了淮南教育学院本科层次的教育。截止1999年底,先后培养函授本科生673人。
1999年,淮南教育学院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团体会员资格,负责承担淮南市初中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1999年6月25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筹备小组,讨论筹建事宜。同年8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批复,同意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2009年,学校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淮南师范学院英语、生物科学2个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2022年,淮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4个师范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非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2023年,淮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学前教育3个师范专业,以及法学、会计学、软件工程、财务管理、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社会工作等8个非师范专业纳入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2024年12月20日下午,淮南师范学院在知明湖报告厅召开学校妇女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截至目前,学校共实现9个师范专业和11个非师范专业在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第一批次招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个校级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19人。学校现有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智慧课堂试点课程等共125门。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1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教育部项目26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6项。获批各类专利268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20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7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144余万册,电子图书87万余种,本地镜像存储容量达70余T,购置开通了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EBSCO外文数据库等30余个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涵盖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多种文献类型。
学术期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淮南师范学院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原名《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