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佳木斯大学

  • 区域:黑龙江佳木斯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向阳区学府街14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6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佳木斯大学(Jiamusi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简称“佳大”(JMSU),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佳木斯大学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 2017年,学校获得“首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高校。

截止2024年3月,佳木斯大学有四个校区,分别为第一学区、第二学区、第三学区和第四学区;校园占地131万平方米,并拥有富锦农场和四丰农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245.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7亿元;设有26个学院(学部),83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近26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

佳木斯医学院

1947年7月20日,合江军区卫生学校成立。1949年1月,合江军区卫生学校并入东北军区卫生学校,其中一部南迁至重庆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另一部继续留在佳木斯,于1949年2月成立合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1949年5月,合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更名为松江省卫生学校。1951年7月,松江省卫生学校改为松江省医士学校。1954年10月,更名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士学校。1957年1月,更名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卫生学校。1958年夏,黑龙江省佳木斯卫生学校扩建为佳木斯医学院。 [5]

学校在动荡中办学,曾一度停止招生。随着学校恢复高考招生,1977年第一批本科生413名入学。1980年学校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

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佳木斯师范学校。1958年,学校曾改建为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但在1966年又改回位佳木斯师范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76年,学校开始举办专科班。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改建为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

佳木斯工学院

佳木斯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1959年,更名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6年7月15日,更名为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正式步入省属普通高等学校行列。1977年,学院开始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设铸造等4个专业,学制4年,1978年设铸造、焊接、热处理等7个专业,招生规模有所扩大,1979年4月25日,经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机械二系等17个内设机构。1983年6月8日,更名为佳木斯工

原佳木斯大学

原佳木斯大学成立于1985年。 1985年4月27日,原佳木斯大学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学校性质初定为短期地方职业大学,学校规模为1200名学生。1985年5月,学校开始首批招生工作,1985年9月20日正式开学。1986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高等专科学校建制,正式纳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系列,直接隶属于佳木斯市人民政府领

合并重组

1995年6月27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四所学校合并组成佳木斯大学。 1996年11月21日,佳木斯大学正式挂牌启动。 2000年5月,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2002年9月,富锦师范学校并入;2003年4月,黑龙江省理工学校并入

2006年,学校建筑系扩建为建筑工程学院,下设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 2013年5月,佳木斯大学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7月,学校在整合社会科学部和思想品德教研部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4月,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医教协同工作要求成立了医学部,赋予其实质性的管理职能,对基础医学院和三个附属医院进行协调、指导、管理和监督。 2023年11月11日,佳木斯大学和其他几所院校联合发起成立龙江研究生招生基地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4年3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学部),开设本科专业83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3月,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截止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高级职称1500余人。学校拥有共享“两院”院士和龙江学者等多位高水平人才,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亦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多位专家学者。学校有获评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6个、获批省级“头雁”团队1个,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20名、省级教学名师13名、龙江名医43名、“三江英才”24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24年3月,佳木斯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1个;建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三进”示范课程建设点共21个。

  • 教学成果

2009年,佳木斯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此外,学校在省级教学成果奖中也多次获奖,2005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200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2009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2011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 2013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 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2019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22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一项(与黑龙江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三

合作交流

  • 教学交流

2013年,佳木斯大学成为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国内高校共建的第五所赴俄留学培训基地院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远东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等7所俄罗斯高校实行合作办学。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致力构建龙江东部地区教育向北开放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主办由中俄十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数学、计算机竞赛”。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委托院校,并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20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佳木斯大学有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产业研究院10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省社科联学术交流基地和科普基地各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文旅厅、民政厅研究基地3个。此外,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设有司法鉴定中心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国家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27项,其中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45项,厅局级科研项目803项,佳木斯市科研课题198项,校级项目235项;获批省级科研成果奖37项,发表SCI、EI、SSCI、CSSCI、RCCSE收录论文以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论文751篇,出版各类专著307部,获授权专利1216项,其中发明专利122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馆藏学科门类齐全,馆藏资源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余个学科门类。截至2023年12月,其馆藏资源总量425.17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总量269.77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55.4万册;年均引进中外文数据库1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25个。先后引进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超星发现”系统、“博看”数字报刊阅读系统和“歌德电子阅读机”、博看电子期刊借阅一体机、流媒体瀑布屏、朗读亭等数字资源,实现了24小时书、报、刊自助借阅服务功能。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建有“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文献展馆”。截至2023年12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文献展馆收藏8大主题的各类地方文献3300余册。其中,地方志类文献基本覆盖了全部收藏区域内的各地市及所辖县区编修的各类志书,总藏量600余个品种;“东北书店”出版物收藏500余个品种,600余册;“赫哲族文献”收藏相关图书110余个品种,占该类图书90%以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