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英文缩写为HLJUST ,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为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7年,其前身为东北工人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国务院同意增设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 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大学。 并于同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有松北、南岗、鸡西等四个校区, 61个本科专业。学校有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等。有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等。有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中心等。黑龙江科技大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为59.65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陈郁于1945年9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前往东北,承担建立根据地、恢复煤矿生产和支援解放战争前线的任务。1947年3月,他开始领导鸡西矿区恢复大型煤矿基地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煤矿生产迅速恢复,煤炭被大量运往前线。同年5月份,陈郁和袁溥之在鸡西恒山煤矿创办“东北工人学校”,陈郁担任名誉校长,袁溥之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
规模扩大
1948年4月,根据陈郁同志的指示,在东北工人学校基础上建立鸡西矿区职工学校。1952年8月,学校改称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11月,学校改称鸡西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4月,鸡西、鹤岗两所煤矿学校归入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6月,提出两校合并的建议,7月决定将鹤岗煤矿工业学校迁至鸡西并与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合并,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鸡西煤矿学校1954年1月,两校合并完成。1955年3月,学校名称改为燃料工业部鸡西煤矿学校,1957年11月,再次更名为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5月,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求,鸡西市委在鸡西煤矿学校和哈尔滨管理局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鸡西矿业学院,并将鸡西煤矿学校设为鸡西矿业学院的附属学校。
欣欣向荣
1962年2月15日起,鸡西煤矿学校不再附设于鸡西矿业学院。1963年6月,国务院发文撤销鸡西矿业学院。1978年12月,鸡西煤矿学校改建为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4月,国务院发文,学校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改为由煤炭工业部为主管理。11月,学校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隶属关系划归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月3日,学校五届三十次党委会会议通过历史性决议:到哈尔滨寻找战略伙伴,在哈尔滨扩建校区;1月28日,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01年2月1日开启哈尔滨校区建设,学校进入鸡哈两地办学时期。
2003年6月3日,全校教职工开始搬迁准备。自7月3日首批货车由鸡西出发至8月26日,历时1个月23天,学校主体由鸡西搬迁至哈尔滨市。2004年9月,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哈尔滨校区落成、安全工程技术学院揭牌、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哈尔滨校区隆重举办。2008年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3年4月,教育部致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大学。 同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 2023年11月,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哈尔滨产权交易所、重庆知翰合众科技有限公司等七家创始成员单位代表共同签署《哈尔滨绿色经济人才培养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黑龙江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有17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建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16日,黑龙江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1206人,兼职教师160人。拥有省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23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9人,省高校教师十大年度人物1人。有19人被评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学校先后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确立龙江学者后备人才2名,选拔青年才俊110名,引进各学科专业紧缺高水平博士16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黑龙江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7月4日,黑龙江科技大学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合作交流
黑龙江科技大学坚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互动,拓宽国际合作领域。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加拿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余年,与29个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 [7]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有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中心、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级智库和1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中心实验室是国内外较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科技大学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136项,科技经费总额5.08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4项
学术资源
馆藏与电子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黑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有藏书185万册,引进CNKI期刊全文/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煤炭科技文献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涵盖矿业、机电、外语、计算机、管理、建筑及社科、文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