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区域:黑龙江哈尔滨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哈尔滨医科大学(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哈医大(HMU)”,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是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黑龙江省主管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 。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博士学位点首批医学院校 。2000年5月,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建成投入使用 。2013年5月,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以及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设有18个二级院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有附属医院9所,已开设本科专业33个,具备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临床医学为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截至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校本部和大庆校区两个办学地点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

  • 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1926年9月,鉴于瘟疫多发,控制瘟疫所必需的防疫、检疫人才缺乏,伍连德博士在哈尔滨创立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担任首任校长,后逐步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该校于1928年1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1月更名为(原)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

1931年11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校长由时任红军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建校之初,战事频起。学校坚持边抢救伤员边教学,常以露天坝作课堂、门板当黑板。1932年8月,学校迁到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兴国县茶岭镇继续办学 

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搬迁至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与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合并,仍冠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经毛泽东同志提议,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从此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开始在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市)教学。1948年1月至4月,中国医科大学相继开设了第一分校、第二分校、第三分校及第四分校

合并组建

1949年4月,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1958年11月,学校复名“哈尔滨医科大学”。1981年至199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相继被评为博士学位点首批医学院校、首批七年制医学院校、黑龙江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199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试办国家理科基地

2000年5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 。200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评估,各项评估指标均达优异成绩 。200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其分校整体搬迁入内

2012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次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入选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 ,并获批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7月,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为联盟主席单位 。次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共建大学 。2017年,学校获批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22年12月,黑龙江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名单发布,哈尔滨医科大学被列为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培育学科建设高校 。2024年3月,学校举办喜迎百年校庆·星汉学术论坛(第十三期)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骨创伤医学发展论坛,针对科研人才培养、国人生物指标网络数据库构建等问题进行了系列学术探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哈尔滨医科大学根据学科分类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依法设立学院,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予以调整,具有独立建制的系、部、书院和研究院(所、中心)等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下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已开设本科专业33个 。本科专业设置为校本部20个、大庆校区13个

学科建设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9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1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6个,涵盖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六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3个,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学校已开设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54门。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 教学成果

2013年至2023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主编教育部卫健委规划教材及再版规划教材89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4项,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51项;发表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14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

合作交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来华留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医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和管理组组长单位及“中俄医科大学联盟”(ASRMU)中方主席单位,于1986年设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外事处”(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交流处”),1997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一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的30所高校之一。在2012年至2019年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获批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并先后通过了教育部“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英文授课(MBBS)”专项检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与MBBS院校专项督察。截至2022年,其已招收来自4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优势学科 

截至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已先后同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了友好交流与合作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设有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非直属医院4所 ,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承担各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任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设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4个

研究成果

2013年至2023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846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6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8项;获各种奖励74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8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037篇,其中SCI收录11393篇。编写出版著作824部;拥有有效专利1106件,发明专利435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55.71万册,电子期刊108.77万册,学位论文1369.54万册,音视频32249.58小时。该校图书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设有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样本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阅览座位达4577个。馆内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机检服务体系,数据库资源主要有EBSCO(ASP+BSP)、PHMC、LWW、Springer、维普期刊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网络版+镜像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其还建立了文献资源保障传递系统平台,可为全校师生快捷从中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各联盟馆获取文献资料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