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Harbin Railway Technical College)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与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建 ,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黑龙江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院校,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国中铁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始建于1959年,前身为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晋升为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百所骨干院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7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7.3万册、电子图书4060GB,教学设备总值24171.02万元;设有7个二级分院,开办25个高职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5人,专任教师656人
历史沿革
1959年,为了培养新线铁路基本建设人才,铁道部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在哈尔滨创建了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哈尔滨工程学校。学校初设两个线路中专班、两个桥隧中专班,设置在校生规模200人
1960年9月,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哈尔滨工程学校升格为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哈尔滨铁路工程学院,后改建为东北铁路工程局哈尔滨工程学校。
1962年,东北铁路工程局哈尔滨工程学校更名为东北铁路工程局职工干部学校。
“文革”开始以后,学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仅有司机班、机械班,1970年,彻底停止办学。
1973年11月,经交通部第三铁路工程局研究决定,在原址成立了第三铁路工程局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从下属各单位抽调23位技术人员及教师,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
1974年,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以全新的面貌恢复招生,开设了工程、机械、师范3个专业,学校办学规模设置为在校生800人,其中中专班600人,职工班200人。
1974年至1978年,共培养社会招生309名,培养各类短训班结业生297名,为铁路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1978年9月,将原来发散在第三工程局各处办的“七·二一”大学班,迁入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成立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哈尔滨职工大学。
1984年,铁路第三工程局职工大学通过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哈尔滨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1992年,由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哈尔滨铁路工程职工大学、铁三局哈尔滨地区办事处三家合并,资源重组后组建成新的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
1999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2年2月5日,经过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晋升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与原铁道部烟台疗养院实现资产重组,在烟台设立分院;同年兼并了三局物资公司配件站。占地面积增加了150亩。
2007年,学院跻身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同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验收。
2009年,原中铁三局哈尔滨实验学校50名退休教师成功移交地方,铁路工程公安局第三公安处第一直属派出所(哈铁学院派出所)移交哈尔滨市公安局。
2013年,学院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2015年,学院整体搬入新校区,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6年,学院被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产教融合首批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2023年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与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约仪式在哈尔滨举行。
2023年,参与组建哈尔滨地铁(运营教育)产业学院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院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25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院有有专任教师656人,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487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新秀、青年教学能手6人,中铁宏达学科带头人4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104 名教师在省级以上行指委、教指委、行业协会等任职;11名专业带头人被聘为黑龙江省职业技能考评员和评标专家。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7个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13个专业为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群;有中央电教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有3个国家级、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获批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部,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以上2部、二等奖2部。2022年,《“五双并举”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获评黑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7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院建设完成立体活页教材12本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各 1 个。
科研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66篇,获得专利13个。
2023年,学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398.41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3.99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达百万册,馆藏电子图书近180万册,特藏报纸近300册,订阅现刊近375种,报纸18种;引进了全球领先的数字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维普考试服务平台,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和博看网等服务平台。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联合中国中铁海外事业部,在科特迪瓦和乌于达建立2个海外培训基地;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FHM)、英国中央兰开夏、白俄罗斯波洛茨克国立大学、巴基斯坦国家技术大学等多个中国国(境)外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就师生联合培养、交流互访、联合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开展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科联合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