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Harbin Sport University)简称“哈体”,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是中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设有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
学校前身是哈尔滨体育学校,1956年3月由前国家体委批准设立的哈尔滨体育学校,学校成立于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开创发展时期,是黑龙江省最高层次的运动学校。 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哈尔滨体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哈尔滨体育学院;1970年8月,合并到哈尔滨师范学院;197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建;2003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具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2022年建成全国首家“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研究学术交流基地”,获批科技部“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由哈市主校区和尚志校区(教学训练基地和高山滑雪场)组成,学校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12个本科专业,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有教职工633人
历史沿革
1956年2月,国家体委召开全国体工会议,拟在全国建立10所中等体育学校。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家体委批准并投资,在黑龙江省建立一所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校名定为“哈尔滨体育学校”,学制三年。
1958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哈尔滨体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哈尔滨体育学院。学院建制设本科和中专。本科分设体育系和运动系,学制四年,中专学制三年。
1970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撤销体育学院。8月,黑龙江省大学办公室负责人到院宣布体育学院合并到哈尔滨师范学院。
1979年2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原校址复办,设冰雪、球类、田径、体操4个系,学院隶属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的关系归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
1986年7月,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同意成立哈尔滨体育学院冰上运动科学研究所。
1988年8月,学校冰雪学科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省属高等院校52个重点学科之一。
1989年,学校复建以来,首次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考试顺利完成
1999年3月,学校成立了哈尔滨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12月,成立了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运动文化研究中心。
2001年12月,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下设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
2003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具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
2004年,学校在尚志市帽儿山镇第二高峰大青顶子山,兴建了高山滑雪场。
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可独立招收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授予硕士学位。12月,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8月,学校研究生部正式成立。
2008年2月,学校运动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实验室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评审,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
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教学训练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8年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22年建成全国首家“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研究学术交流基地”,获批科技部“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开设8个学院,12个教学单位,开设1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63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29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05人、具有硕士学位325人
教学建设
硬件设施
主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 主校区设有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 等多个院部。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省级线下一流课程6门。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国际冰球联合会(哈尔滨)教育发展中心。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3个;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2门,黑龙江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黑龙江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6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2019年学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编写出版教材1种。
学术研究
研创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共建)。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冰雪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竞技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率先提出中国冰雪运动技术训练陆、冰雪衔接理论和冬季项目项群体系,率先对冬奥会优势项 目关键技术进行突破研究,率先从细胞分子学开展冰雪运动员基因选材研究,丰富了冬季运动理论体系。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国冬奥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的关键技术 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中国冬季运动史》等多项成果填补中国冰雪体育理论研究及训练实践的空白。
2019年,学校教师获得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学校教师主持出版专著3部。
竞技成绩
截至2019年,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学校运动员共获得冠军852项、亚军745项、季军693项。
文献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3846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298个;馆藏纸质资源430765册,电子图书597000册,有知网、维普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