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哈尔滨市,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 ,行政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教育厅 ,是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2022年,再度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64.4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8万册,电子图书201.8万种;设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6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48年5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哈尔滨技术专门学校成立。1950年1月26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接管原抚顺市第二中学,并改校名为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同年3月12日,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正式开学。下设电机、电讯、机械、工厂管理、工厂会计、电缆、电器应用化学共7个专业. 彼时的学校共有教职工39名,第一期学员449名,都是原抚顺市第二中学学生。1952年10月,学校从北方城市抚顺,搬到更北的城市哈尔滨,新的校址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马场(现哈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同时,学校从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1953年4月,学校再次更名为哈尔滨电器工业技术学校。1954年,隶属关系从东北人民政府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机械工业部;原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电机专业并入,在后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其“电机”专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电机专业水平旗鼓相当,电机专业和电线电缆一样,一直是全国有名的王牌专业。1956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校由中专升格为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1962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的中专部被并入哈尔滨第一电机制造学校,后发展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尔滨电工学院、黑龙江工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正式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哈尔滨电工学院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出,重新复校哈尔滨电工学院。同年,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的工农兵学员,这个状态一直坚持到1977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终于恢复高考招生,并开始招收研究生。彼时,经过长足的发展,哈尔滨电工学院的电学科专业,实力排名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李哲生、汤蕴璆、史乃、沈文豹等都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电学专业大师级人物,行业和学科中被盛赞为“清华、交大、哈电工
1995年4月,哈尔滨电工学院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自成立以来,历经20余年的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包含电缆在内的电气工程专业是绝对的王牌专业,除此之外学校的机械、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测控仪器等都是学校的优势学科。
正式建校
1995年4月5日, 经机械工业部决定、国家教委批准,原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经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荣成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9月,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 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2022年,学校再度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11月11日,发起成立龙江研究生招生基地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学校设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哈尔滨理工大学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7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评为B级的有5门。 2018年,“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外籍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国防工业515计划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龙江学者11人,省级教学名师23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8支。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2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2门
合作交流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观察员单位。现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哈尔滨理工大学现有29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黑龙江省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复杂智能系统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石墨-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190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64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哈理工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是1995年4月12日由原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学校图书馆合并组成,馆舍总面积4.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8万册,电子图书201.8万种,电子期刊360424种。为配合学校整体战略布局,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分别设立西区图书馆、南区图书馆两个分馆,通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以学校教学、科研和专业设置为依据,理工类与人文社科类兼藏、门类齐全的馆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