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东北林业大学

  • 区域:黑龙江哈尔滨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东北林大(NEFU),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教育部直属管理 ;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 “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2012年教育部分别与原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部局和部省共建东北林业大学的协议。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设有研究生院、20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3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691人、研究生10463人;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6人。

历史沿革


  • 东北林学院(1952年-1984年)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颁发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决定成立东北林学院。当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东北农林学院。学校是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的,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

1955年2月,为适应建校需要,学校组建了农、林两院基建工程队,为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兴建校舍。5月1日,时任刘成栋院长、王禹明副院长挖第一锹土,拉开了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勤俭办学的序幕。9月12日,属于东北林学院的两个系(林学系和森林工业系)的学生迁至新建教学楼上课

956年4月,高等教育部和林业部决定将两院立即分开。5月4日,东北农、林学院召开全院人员大会,11日公布东北林学院院务委员会名单和各系、教研组负责人名单;21日公布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人名单。至此,东北农、林两院正式分开,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1957年8月,开始筹建帽儿山实验林场,建场之初,只有少数下放干部和部分参加生产劳动的教师、学生,在帽儿山脚下造房子、开道路,进行勘察规划,抚育、造林,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为林场开发打下基础。1958年2月,凉水实验林场建立 。4月27日,东北林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胜利闭幕,休会后,各支部连续进行鸣放讨论,对党委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提出很多改进党委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见 。10月,带岭分院正式成立 

1968年10月,各系师生上山搞"政治野营"。实际是迁校,校址设在带岭,哈尔滨设留守处。林学系去美溪、大丰林业局,采运系去凉水林场,水利系去南岔林业局,机械系去翠兰林业局,道路去友好、双子河林业局参加劳动 ,同时并入带岭林业干部学院,领导关系下放给黑龙江省。1970年大批教师和干部下乡插队,学校连续7年没有正式招生。1973年6月,在农林部的建议下,省决定东北林学院迁回哈尔滨办学。同年7月10日,迁回哈尔滨原址 

1974年学校正式建立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经过陈大珂、周晓峰、王义弘、赵惠勋王传宽等一批生态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1999年帽儿山森林生态站成为我国首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点站

  • 东北林业大学(1985年至今)

1985年,林业部下发文件,学校由东北林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学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拓展办学形式”的新阶段 

1992年2月,经林业部批准该校原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所更名为东林大工程勘察设计院;7月, “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干训部“更名为“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993年10月,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 

1995年5月5日,学校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著名野生动物专家马建章教授被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1月,经林业部批准,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1996年2月,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自筹经费进行“211工程”建设,并于同年11月得到原林业部的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这一决策使东北林业大学得到了跻身强校之列的机会,奠定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1997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原林业部组织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审定

1998年3月6日,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2月18日,学校正式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5年9月8日,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东北林业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规划 。 2006年9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08年10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校友会正式成立 ;同年,学校“林业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 

2009年8月,学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同年12月,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2010年11月29日,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11年6月,学校申报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建设立项,标志着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12月8日,学校原校长李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3月,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7月,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这是我国林业行业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月,学校申报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了东北林业大学“2011计划”建设

2013年6月9日,学校与国家林业局携手全行业共同建设的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举行试运行启动仪式,这是国内首家专题类森林博物馆,该馆在7月5日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普基地。10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国家林业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11月20日,学校主办的《林业研究》(英文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B类项目支持,成为中国林业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经费支持的英文学术期刊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章程第51号核准书,正式对《东北林业大学章程》予以核准通过,标志着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6年,教育部审核通过了《东北林业大学主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同年,学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获批2016年度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

2017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12月,入选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12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学校校牵头组建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东北森林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及“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顺利揭牌成立 

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同意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其英文译名为Aulin Colleg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该学院是国内95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同时具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12月,东北林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2020年11月,学校首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 ;11月28日,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4年1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科研教学协同育人中心揭牌 。2024年7月7日,东北林业大学成立生态学院。9月10日,东北林业大学举办“助力东北振兴”科技成果及引才政策发布会,发布了10项取得重大进展的科技成果、百项具有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以及千项可转化发明专利。 9月28日,东北林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11月12日,由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组建的黑龙江省地方立法(备案审查)研究中心在黑龙江大学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0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人。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青年学者6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团队5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劳动模范3人,省级教学名师27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4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成果

2014年、2018年、202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境)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2024年5月,学校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设立了海南国际学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学习中心、联合研究院和海外师资培训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重要的国际交流窗口与平台。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100余个国家。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有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6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国际合作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有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的长期科研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检测中心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73项(其中一等奖29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00余件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截至2023年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1.3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和各个分馆),电子图书128.9万册,电子期刊95.86万册,电子学位论文698.9万册,音视频101.1万小时,中外文数字资源134个。 

  • 博物馆藏

截至2022年5月,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展品近千个,展品中既有3万年的长背鳍燕鲟化石、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也有原始人类生活相关的建筑、家具等。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毛皮标本室以木头本色为装饰,与毛皮相互映衬,有15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1700多件毛皮标本,囊括了所有中国产的珍贵毛皮,包括猫科、灵猫科、鼬科、犬科的所有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等罕见标本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