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He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始建于1994年4月1日,其前身是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安大激光照排培训部;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校区占地818亩(其中大学城校区305亩,西校区513亩),校舍建筑面积15.8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60.12万元;8个教学部门,37个全日制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11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图书馆图书馆藏书119.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1.6万册);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拥有各类电子资源库150余万册,另有中文纸质专业期刊101种、电子专业期刊987种。
历史沿革
1994年4月1日,学校始建于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安大激光照排培训部。
1997年1月1日,经合肥市劳动局批准成立合肥世杰微机培训部。
1998年3月5日,学校成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7月10日,成为美国微软授权培训中心;10月21日,为美国AutoDesk授权培训分中心;12月20日,成为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
1999年3月9日,学校成为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培训机构;8月6日,安徽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合肥世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学校,办学层次为大专和本科;10月,学校成为剑桥商务英语(BEC)培训机构;12月,成为美国Adobe授权培训中心,加拿大Corel授权培训中心。2000年10月,学校成为美国Macromedia授权培训中心;12月31日,合肥世杰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学校与肥西县桃花镇联合举行世杰学院(筹)入区项目签字仪式。
2001年5月,学校成为Discreet授权培训中心。
2002年1月1日,学校成为国家信息化培训中心;6月,成为Linux培训考试中心;12月31日,成为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合肥)授权认证教育培训中心。
2003年4月,学校成为SCP认证授权培训中心;4月30日,成为IBM授权认证培训中心;7月29日,成为卡内基软件技术教育授权培训中心;11月20日,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SE)授权认证教育培训中心(AEC)。
2007年,学校成为ACAA中国数字艺术教育联盟教学中心。
2008年8月,学校第十校区(大学城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1月4日,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召开三届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同意设置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置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4月2日,教育部备案同意;9月,首批全日制专科新生来校报到;学校举行揭牌仪式。
2010年1月10日,学校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2年5月22日,安徽省教育厅同意学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11月6日,中共合肥市教育局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中共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
2016年5月31日,安徽省教育厅评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结论为"通过"。
2018年1月,学校建设工程管理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公共教学部更名为通识教育部。
2019年1月21日,学校首饰设计与工艺、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三个专业获批招生。
2020年1月13日,学校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获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3月,设有8个教学部门;37个全日制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11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有校内专任教师563人,校外兼职和兼课教师40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10人,占专任教师的19.5%;中级职称1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5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3月,设有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 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建设的中国声谷人工智能实训室和中国声谷软件开发实训室2个,以及电子竞技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财务商圈实训室等42个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90个。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4项、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4项、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8项、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5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3项、省职成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9项、省级基层示范教研室项目1项、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6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4月,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先后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韩国青云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签署协议,合作办学。
科研成果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获高校科学研究项目16项。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承担国家各部委、省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横向合作科研项目数十项,在各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21年,学校获省级人文社科项目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藏书69.84万册,另有中文纸质专业期刊36种、电子专业期刊20000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36万种72万册,电子期刊9000余种,拥有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数据库、职业全能培训库、博看期刊库、方略学科导航库、e线图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Ureader外文电子图书、时夕乐考网、碧虚网、书香江淮等各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