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合肥师范学院

  • 区域:安徽合肥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7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合肥师范学院(Hef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合师”或“合师院”(HFNU),学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是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56年,教师进修学院分支设立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后于1958年合并组建合肥师范学院;1960年,原教师进修学院升格更名为安徽教育学院。1969年,安徽教育学院整体和合肥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安徽劳动大学。1978年,安徽教育学院恢复重建。2007年,改建为合肥师范学院。202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5年2月,拟更名为合肥师范大学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锦绣、滨湖、三孝口3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8.68万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招生专业领域17个,58个本科专业。现有职教工12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国际生20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创建于1955年。前身是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据《安徽省志·教育志》记载,1953年,为了培养更多的师资力量,安徽省始建了省中学教师研究班,1954年,举办第一期全省在职教师进修班,成为安徽省中学师资培训的元点,1955年扩建为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56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分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皖北区第一工农速中(与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合署)

1957年,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举办第一期全省中学教师专修班,成为安徽省成人学历教育的元点。

1958年,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学院(中文/历史/外语)合并升格为合肥师范学院。

1959年,合肥师范学院(数学/生物/物理)并入安徽师范学院。

1960年,皖北区第一工农速中、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合署)改为安徽教育学院。

1962年,安徽艺术学院(原皖南大学部分)并入合肥师范学院。

1964年,举办第一期全省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成为安徽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的元点。

1960年到1963年,学校举办过的三届普通本科班,在历史上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共同成为安徽省最早举办普通本科的五所高校之一。

安徽劳动大学

1969年,安徽教育学院整体和合肥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安徽劳动大学

1970年,合肥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安徽工农大学

1972年,合肥师范学院撤销,中文/历史/地理/政教/艺术部分并入安徽劳动大学。

安徽教育学院

1978年,在原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教育学院等基础上,恢复安徽教育学院。

1981年,在全国教育学院中首创成人专升本,该举措获得了教育部师范司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加以推广,圆了众多成人学习深造的梦想。建立覆盖全省17个地市的函授教学点、举办定向委托培养,满足了人才学历提升的迫切需求。

1998年,学校挂设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三个中心,标志着学校在全省师训干训体系中重要地位的确立。学校逐步形成了师训干训并举、普教与成教并存、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全日制与业余学习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稳步确立了学校在安徽省教育机构中的重要地位。

-蓬勃发展-

2007年,在安徽教育学院基础上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研究生培养方向达11个。

2012年5月,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验单位

2014年12月,入选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同年入选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2015年9月,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两岸首个实体学院——刘铭传学院

2016年12月,安徽省第一家,也是华东地区第一家高校足球学院——合肥足球学院正式在合肥师范学院揭牌成立。

2018年1月,获评教育部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月,顺利通过教育硕士特需项目验收评估。7月,正式启动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

2019年1月,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9月,滨湖校区正式启用。10月,成功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0年1月,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8月,获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021年4月,学校与合肥市共建的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6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1月,学校连续三届蝉联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金奖和优秀组织奖。

2022年1月,获批组建“安徽省运动健康信息监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9月,获批组建“安徽省智能安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1月,被评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2023年5月,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8月,获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月,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5年2月13日,合肥师范学院领导班子深度研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提出了2025年学院改革发展主要任务:聚焦“更名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本科专业58个,学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入选安徽省重点学科1个,现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119人、副高35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二级教授2人,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淮英才高校创新人才、安徽省杰出青年各1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领军人才2人、青年英才3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42个,省级教学名师30人,省级教坛新秀38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4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能手4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2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9项;国家和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9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8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积极推进国(境)外合作办学,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西班牙内布里哈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与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2022年开始招收培养国际学生;与台湾地区铭传大学合作并共建刘铭传学院,与台湾地区义守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有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智能干预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食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魂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产业化研究院、省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微波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光电探测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高校联合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省级运动健康信息监测省级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安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4个。

-研究成果-

截止2024年10月,近五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3项,其中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0项;出版著作、教材53部;获国家专利399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藏书合计128.3万册,电子图书169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660种,音像资料6865件,中外文数据库33个。

  • 学术刊物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创刊于1984年9月,原名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月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合肥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