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安职”,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安徽省教育厅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安徽省“十四五”职业本科院校设置规划单位、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4年的“安徽纺织技训班”。1958年,在“安徽纺织技训班”的基础上建立了“安徽省纺织工业学校”和“安徽省轻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安徽纺织工学院”。2003年,原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和安徽工业经济学校并入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并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并获评优秀等次。2014年,学校与原合肥学院联合举办“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教育。2019年,获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学校与安徽建筑大学合作举办专升本教育。2022年,被列入安徽省“十四五”职业本科院校设置规划。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占地2115亩,建筑总面积已突破48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30余万册。设置16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74个;国家级精品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个。有教职工1198人,在校生20704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安徽纺织工学院
1954年,“安徽纺织技训班”创建。
1958年秋,安徽省轻工业厅根据安徽省委批复精神,在“安徽省纺织技训班”的基础上建立“安徽省纺织工业学校”,隶属于省轻工业厅,校址在合肥市东门蚌埠路7号。由于原纺织技训班有棉纺、棉织、财会、统计4个专业4个班近200名学员尚在校就读,保留“安徽纺织技训班”牌子。
1959年,安徽工业专科学校的纺织科并入后,改称“安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属省委工交部领导。
1960年,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安徽纺织工学院”。
1961年,根据安徽省委关于学院调整问题的批示,安徽纺织工学院停止招生。
安徽省轻工业学校
1962年,安徽纺织工学院中技部吸纳安庆、阜阳两所轻工学院,组建“安徽省轻工业学校”,继续招生。
1964年,学校共有4个专业10个班,在校学生500多人,教职工约100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69年秋,在校生全部毕业离校,教职工集体下放到安徽霍邱县,学校停办。
1973年下半年,停办4年的学校得以恢复。是年,经省轻工业厅的安排,将原安徽交通学院转交给原省第二轻工业厅作为手工业管理干训班的地方定为学院复办的校址(即现学院东区校址),学院定名为“安徽省轻工业学校”,规模450人,隶属于省轻工业厅领导。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1979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徽省建材工业学校,隶属安徽省建材工业局领导。
1981年,学校开始筹建,校址在合肥市濉溪西路40号。
1983年7月,安徽省建材工业局报经安徽省计划委员会批准,重新选址于合肥市南郊葛大店。
1984年,新校区于春节后破土动工。
1985年7月,新校区竣工。
2002年4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安徽工业经济学校
1979年,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开办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
1985年,经安徽省劳动厅批准,成立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技工学校,与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5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同意安徽省化学矿山学校更名为合肥化学工业学校。
2000年,经安徽省编委办公室批准,合肥化学工业学校与安徽省职工电视中专学校合并,并更名为安徽工业经济学校。
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198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合肥设立“安徽纺织工业学校”,暂定规模600人。校址选在南郊合巢路东侧(即现学院本部校址),占地80余亩,学校隶属于安徽省纺织工业局。
1999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批复精神,在原安徽省纺织工业学校基础上组建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暂定为3000人,隶属安徽省纺织总会。
2000年下半年,省直机构改革中,安徽纺织总会、安徽省轻工总会相继撤销。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轻工业学校也相继划归安徽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蓬勃发展-
2003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安徽工业经济学校,同时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举办高中起点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直属安徽省教育厅管理。
2007年,学院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
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并获评优秀等次。
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院与合肥学院联合举办“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教育。
2015年10月,获批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7月,学校成为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9月, 成为安徽省高等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院校。
2019年,学院获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21年,与安徽建筑大学合作举办专升本教育。
2022年,学院被列入安徽省“十四五”职业本科院校设置规划。同年5月,成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点试点校。6月,成为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
2023年6月,成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024年5月,学校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同年,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和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并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两个下属的二级学院——“能源动力与安全学院”和“轨道交通学院”。
2025年1月4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临泉高职专业学院揭牌。
2025年1月15日,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潜山高职专业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74个,涵盖了14个专业大类。
-学科建设-
内容。
-师资力量-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现有教职工119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19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共建成实训室274个,其中包括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基地)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8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有8个、省级特色(改革试点、精品)专业有30个、院级品牌专业有11个;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等)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0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参与了10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建比亚迪、数字商务、环境检测等11个产业学院。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联合10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院校、18家企业共37家成员单位成立了“合肥高教基地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与合肥铁路工程学校牵头成立“安徽铁道职业教育集团”。与奇安信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区域内18家职业院校、11家企业,组建“安徽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发展联盟”。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5个校级研究团队,为本地企业共建2个研发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在2023学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404万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899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46.7万元,技术产权交易收入133.91万元;知识产权28项,其中专利授权20项,发明专利授权7项,专利转让12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12.6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2012年该馆被列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高职工科分馆建设项目。馆藏纸质图书和具有使用权的电子图书152万余册,藏有期刊种类达1100余种,其中专业期刊600余种,核心期刊(二~四类)300余种,报纸近百份,外文资料30余种。
学术期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每年3、6、9、12月出版,主要栏目有科学研究、技术与应用、高职论坛、经济与政治、哲学与法学、文学与艺术、教育教学探讨、学术争鸣、发展动态等。2002年11月起,该刊先后加入了《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期刊服务(CEPS)》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10月,《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类院校学报优秀设计奖,2005年6月,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