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NanNi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2009年,南宁威宁集团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办学,成为共同举办者,双方在章程中明确不从办学中获取经济回报;2011年,合作共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5.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018亿元;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38个;有专任教师总数1046人,全日制在校生21862人,其中本科生21474人
办学历史
1985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在广西邕宁县蒲庙镇创办邕江大学,获得专科学历教育的资格。
1990年,邕江大学从邕宁县迁入南宁市北湖路石头岭。
2009年,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南宁威宁投资集团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邕江大学。
2011年,五象新区新校园建造完成,邕江大学校址从南宁市北湖路石头岭搬迁至南宁五象新区。
2012年,教育部批复同意邕江大学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南宁学院。
2013年1月,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6月,学院参与发起组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成为全国首批35个联盟成员与理事单位;10月,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可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12月,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并成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57个联盟成员之一。
2014年3月,广西科技大学与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11月,学院获得“广西第二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命名与授牌。
2017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同意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意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5个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4月,广西大学与南宁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2021年9月,学校获批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办本科专业38个,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等5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总数104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8.8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9.29%。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艺术大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入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南宁市大中小幼思政课建设专家委员1人、南宁市委宣讲团特聘专家(教授)5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广西重点(培育)学科1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重点(特色)建设专业9个,建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一流课程12门,入选广西创优计划项目4个;开展了100门应用型示范课程和77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1个;有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1个,实验实训室395个,校外实习基地227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累计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2021年以来,思政课教师参加区级以上教学类比赛或评比累计获得奖项33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科研平台20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3个,市厅级平台3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2021-2022年,学校获纵向项目立项17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5项、市厅级项目148项、县局级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255项,进校科研经费分别达3055.02万元、3909.11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97篇;授权发明专利90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6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30件;参编团体标准2项;8篇信息报告被市厅级以上单位采用;专利成果转化91件;出版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10部、专著2部。
学术资源
图书馆
南宁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邕江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85年。2012年12月,邕江大学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图书馆随之改为南宁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面积25804平方米,阅览座位2523席。建有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文献保障系统。图书馆具有现代化功能特征,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服务运行模式。全馆书刊开架借阅,周一至周日每天开馆,每周开放服务98小时,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模式。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全馆纸质图书166.17万册,纸质期刊434种;有电子图书246.44万种,电子期刊97.92万册,学位论文1098.54万篇,音视频11.39万小时。图书馆以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为导向,重点围绕校内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学科的设置,科学采集和配置各类纸质和电子文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49所中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泰国18所院校提供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泰国先皇理工大学、泰国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选派40名学生到中国海外合作院校参加短期学习和攻读硕士学位,接待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英国、法国、苏丹、斯里兰卡、莫桑比克、肯尼亚、赞比亚、蒙古、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和乌克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教育访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