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广西医科大学

  • 区域:广西南宁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中山街道津头社区双拥路22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广西医科大学(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为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49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南宁—五象校区(在建)和玉林校区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设有19个二级学院,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和临床实习基地13家,开办32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教职工3346人,在校各类学生61157人。

历史沿革


20世纪30年代,广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体质羸弱,卫生知识缺乏,疾病广为流行,疟疾血吸虫病天花霍乱结核病、肝癌等疾病肆虐猖獗,而全省无一所政府办的医院,约15万人之中才有一名医生,疾病死亡率在30%以上。该校创办人戈绍龙博士向政府建言:“广西民众羸弱,急需高等医生”。于是,省政府第105次会议通过设立广西省政府卫生委员会,指派雷殷戈绍龙雷沛鸿为卫生委员会委员。负责筹备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增聘张镕、李祖蔚、孟宪荩等教授协助。

1934年7月,广西省立医学院成立,10月开始招收六年制本科生,开创了广西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之先河,是全国建校最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此后,校名先后四次变更,校址七次迁移,师生颠沛流离,在借用的民房、戏院、会馆和自搭的草棚中坚持办学,“造本省之才,为本省之用”,一切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和“强国、救省、健民”为办学方针,致力培养广西高级医学人才。

1936年7月,学校更名为广西大学医学院

1937年2月,学校更名为广西军医学校 。广西军医学校先后增设军医、司药、看护和担架军士及毒气疗法训练班等支持抗战。

1939年4月,学校更名为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9年9月,学校恢复更名为广西省立医学院 

1944年春,由于学院医学专家、教授人数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提高,被教育部电令嘉奖,誉为全国第三。

1944年夏,日寇南侵,桂林告急,师生疏散到三江、八步等地。每迁一地就继续开诊、复课,直到1945年8月,日敌签降,抗日战争胜利,于同年10月省令复员回桂。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学校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 。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建立新秩序,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组织土改和抗美援朝医疗队;学习苏联,进行教育改革 

1953年,学校名称改为广西医学院 

1954年,校址迁回南宁津头村。办学环境得到改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长,教学、科研取得新进展。 “文革”和极“左”路线时期,学校工作深受影响。于1961年试行《高校六十条》,学校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是当时全国9所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医学院校之一。

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年,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点。

198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2年10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学校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申报的“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自此,广西医科大学成为广西首个入选国家“111计划”的高校。 

2019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大会,重点支持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 

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共建广西医科大学。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医科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2024年11月15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牌仪式在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 

202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和临床实习基地13家,开办3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346人,其中,专任教师2436人,具有博士学位1234人,占比50.66%;正高职称835人,占比34.28%;副高职称959人,占比39.37%;硕士生导师1539人,博士生导师35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75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名,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名,广西杰出人才1名,广西八桂学者11名,广西特聘专家10名,自治区优秀专家36名,“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6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学科全球排名897位,居全球前1.4‰。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级7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1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案例3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级科研平台53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广西科技奖等44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十三五”以来新增省部级科技类奖项86项、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5519篇,包括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4月,有馆藏纸质图书155.38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过刊5474种,纸质中、外文期刊现刊871种,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85个,电子图书191.9万册,电子期刊49549册,学位论文920.85万册,音视频45810小时。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