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广西民族大学

  • 区域:广西南宁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Minzu University,简称广西民大(GXMZU),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是一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主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拥有“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汉语人才培训中心” 、入选“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 ,被《环球人文地理》评为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肇始于1952年3月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 ,随后三易校名,于1953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4年,学校民族学学科获得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1月,新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在校生有4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199人;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学校有22个本科教学学院,84个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广西一流学科,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广西民族大学肇始于1952年3月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0年,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2年,在省人民政府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 

三易校名

  • 广西省民族学院(1953年-1958年)

1953年,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改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

1958年,广西省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 

  • 广西民族学院(1958年-2006年)

1960年,学校成为一所拥有政治、汉语言文学、历史三个系,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四个专修科,干训、预科两个部的多科性的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到979人,教职工人数增至300人。 

1963年9月,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从广西民族学院分离。 

198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西民族学院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1993年,学校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称号。 

1998年10月,国家学位办批准广西民族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立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1年,教育部批准广西民族学院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培养基地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

2003年,广西民族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

2005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2次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学校获得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点和伦理学、美学、图书馆学等二级学科点共27个硕士学位点。同年,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后)

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3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学校民族学学科获得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8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8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0年初,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入选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2021年11月,新增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3年5月13日,广西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2023年5月18日,广西民族大学民歌学院举行揭牌成立仪式。 

2023年9月19日,广西民族大学中泰(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会议室举行。

2024年1月12日,广西民族大学文化研习基地正式启用。

截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已是“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接收院校”,并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是“十二五”时期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2025年3月14日上午,广西民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揭牌仪式在创新楼举行。 3月28日,广西民族大学举行具身智能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技术发展研讨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现建制22个本科教学学院,8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学科,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有专任教师154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6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0多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百余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与22个国家或地区的182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分别设立孔子学院,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3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万余名留学生,派出近1.9万名学生赴外留学。先后授予柬埔寨前首相洪森、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名誉博士学位。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前首相洪森,越南前国家主席陈德良,泰国诗琳通公主,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前总理波松、时任副总理宋赛·西潘敦(现任总理)等东盟国家政要曾到广西民族大学参观访问。

研究机构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两次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47个。

研究成果

2018年至2024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8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3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底,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284.43万册,电子图书472.89万种(本地镜像217万种),电子期刊104万余种(本地镜像),博硕士学位论文1332万余篇。馆舍建筑面积为10.2万平方米,其中思源湖校区馆4.1万平方米、相思湖校区馆2.9万平方米、武鸣校区图文中心3.2万平方米。 

以东盟文献信息中心、八桂文献信息中心、相思湖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等为标志,形成馆藏特色。东盟文献信息中心,建有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越南语文献库,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原版图书及数据库;八桂文献信息中心,主要收藏广西地方特色文献和除广西民大师生和校友之外的其他广西籍作者著述以及工作在广西的作者著述,含壮学文献信息库、壮侗语族语言文学数据库、广西作家库、广西世居民族视频库等;相思湖文献信息中心,主要收藏在校师生著述、校友著述及其捐赠文献,包括广西民族大学师生及校友著述与捐赠文献、广西民族大学博硕士论文库、广西民族大学机构知识库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