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GXIBVC),简称“国商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国首批关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行业试点院校。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外贸半工半读学校,1978年命名为广西对外贸易学校,1984年更名为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校址定在南宁市明秀西路30号,并于1994年搬迁至南宁市大学东路168号。2002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并更名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0月,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关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行业试点院校。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南宁市大学路、东盟经开区和明秀路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63.03万平方米,教学实训用房25.95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含方向);有教职工1142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6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65年,广西外贸半工半读学校创建,坐落在广西梧州市。
“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1978年5月,学校恢复建校,成立“广西对外贸易学校”。学校与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干部培训中心合署办学。
1984年,广西对外贸易学校更名为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
1994年2月,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同年4月,学校搬迁至广西南宁市。
2002年8月,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升格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0月,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关务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行业试点院校。
2025年3月21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3月30日,四川省广西商会被学校授牌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驻西南就业协调办事处” 。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含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1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130余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博士研究生20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45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广西“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专业4个,自治区优质专业8个,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7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骨干专业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获批24个“1+X”证书制度试点和6个区级牵头试点;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139个。
教学成果
截止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7本、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本,获广西“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3本,国家精品教材2本,省部级优秀教材7种;国家级教学课件获奖2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3项。
2018年,学校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2项;在全区比赛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3项,共有145名学生获奖。
2021年-2022年,学校有2项教学项目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有10个教学团队在2021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本教材获“十四五”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立项,1门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40多所中国境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至2022年累计招收国际学生510人;成立中海外分校“桂海商学院”,获批中加、中德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地厅级科研项目236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1271篇。
2018年,学校立项课题39项,与2017年相比增长77.3%,其中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立项课题34项,自治区商务厅公开招标课题1项;科研项目结题省级3项,市厅级18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版藏书111.2万册,电子图书近75.36万册。 馆内常用数据库包括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考试服务平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智信读者入馆教育数据库、畅想之星电子书、"51CTO"学院教育版、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