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广西南宁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西南宁市科园大道3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广西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79年的广西水电第一技工学校;1980年广西水电第一技工学校更名为广西电力技工学校;1984年南宁电力学校成立;1986年广西电力技工学校并入南宁电力学校,南宁电力学校、广西电力技工学校、广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三位一体”办学;2001年起学校划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2004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同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批准成为“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2个校区(五象校区、科园校区);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676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将近17000人;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广西电力技工学校

1979年,广西水电第一技工学校成立,校址初设在宜州市庆远镇,采用停产的宜山火电厂作校舍

1980年,广西水电第一技工学校更名为广西电力技工学校。

  • 南宁电力学校

1984年,南宁电力学校成立,为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位于南宁市心圩路。

-蓬勃发展-

1986年7月,广西电力技工学校由河池宜州迁址南宁,并入南宁电力学校,成为南宁电力学校的技工部(对外仍称技工学校)。同年,南宁电力学校、广西电力技工学校、广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行政机构”的三位一体办学,由广西电力工业局主管,校址在南宁市

1994年,学校被国家电力工业部授予“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01年,学校由国家电力部划转广西区人民政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2004年,广西电力职业学校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学校获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重点培育单位。

2012年8月,学校举行南校区(南宁市江南区槎路290号)启用暨揭牌仪式。

2013年,学校获广西特色高校立项项目高校。

2014年7月,学校举行东校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道15号)启用暨揭牌仪式。

2017年,学校成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教项目合作校

2018年6月,学校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2018年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院校。同年,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

2019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名单。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同年,学校入选“自治区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1年10月1日,五象校区启用。

2023年3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乌汶技术学院共建的“中泰电力丝路学院”“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五象校区举行。

2024年10月,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A类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676人,专任教师565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占比77.2%。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教授担任学校高级校事顾问,拥有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团队、2名自治区模范教师,2名自治区优秀教师、2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广西三八红旗手,2名广西技术能手、1名南宁市首席技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合作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芬兰、英国、泰国、新加坡、老挝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学者互访研修、专业共建等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等平台,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举办多期定制式职业培训,实现了标准打造、技术输出、科学研究及师生交流等多维度的深入合作。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获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95.96万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550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34.5万元,技术产权交易收入0.65万元,知识产权44项,其中专利授权21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专利转让数量2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0.65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3余万册,电子图书30余万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