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柳州校区(分校区)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君武路170号,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公办高等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为广西科技厅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 。
学院可追溯至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2015年升格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先试先行院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分为来宾、柳州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0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5.09万册,电子图书198.62万册;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3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教职工1183人,其中专任教师747人;全日制在校生15214名。
历史沿革
1958年,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59年,学校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学校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
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
1970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
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学校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学校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学校。
2012年,学校开始在来宾办学。
2015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6年3月,学校获自治区教育厅列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8月,学校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12月22日,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4号》,核准通过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章程》。
2017年7月,学校被教育厅确定为“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增列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6月,华东师范大学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备忘录。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9月2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等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糖业产教融合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37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教育学、工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183人,其中专任教师74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61人,占比34.94%;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597人,占比79.92%;双师双能型教师179人,占比23.96%;兼职教师167人,占比22.36%。近年来,学校从中小学、企业引进教学能手、高技能人才78人。教师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最美高校辅导员、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港珠澳大桥施工高级技术专家,教师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奖励138项。
学科建设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升本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12项)。近三学年,学生获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688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9项,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普基地、文艺评论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7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共39项,其它市厅级科研项目立项499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获专利(含软著)授权50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社科期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有电子图书198.62万册,购置有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超星发现、超星读秀等14个中外文全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原名《柳州师专学报》)创刊于1986年9月,从2016年第一期起,《柳州师专学报》正式更名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学报开设的栏目有: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文学·语言、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理工学等。
1999年,学报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西高校学报二等奖;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广西优秀社科期刊,荣获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学报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