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贺州学院

  • 区域:广西贺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潇贺大道326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2021-2025年硕士学位A类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3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曾先后易名为贺县师范学校、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八步红卫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004年1月,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贺州学院。2013年、2019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东、西2个校区,占地面积1367.07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0.18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54个;有教职工15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9人;全日制在校生20282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平乐师范

1943年3月,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创建,选择已经停办的平乐专区干部培训学校为校址(即今东校区)。12月,平乐专署任教育界人士李拔亭为名誉校长,王国柄为首任校长,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当时有教职工24人。

1944年3月,首届招收三年制中师生120人。

1949年11月21日,贺县解放。12月,平乐专署派文教接管员曾贵平代表人民政府接收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

1953年,校务委员会决定把12月1日定为平师校庆日。 

八步师范

1957年5月,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易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58年,学校改由梧州专署领导。9月,在贺县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梧州师专,原中师改称师专附属师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

1959年7月,梧州师专迁往梧州与梧州大学合并,师专附属师范改称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1966年,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改名为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受文革影响,招生一度中断。

1972年3月,取消“红卫师范”校名,恢复“八步师范”名称。

1974年9月,创办八步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78年停办。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开始设立大专班,正式招收师范专科生。 

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在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设立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承担培养和培训初中师资的双重任务。 

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3年5月,国家教委专家组来校对申办师专情况进行检查评估。10月,国家教委在长沙召开审批高等学校论证和答辩会,申办师专获得顺利通过。 

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复、广西区人民政府下文,撤销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建立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址不变。

2001年11月,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申办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同年,贺州市成立贺州学院申办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原贺州市师范学校建制。

2005年12月,学校以全票通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申本获得成功。 

  • 贺州市师范学校

1972年4月,贺县中等专业学校创办,校址位于贺县八步镇三加村(原梧州市“五七”干校旧址)。招收二年制中师2个班,另招有水电、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等短训班,教职工10人。

1975年10月,“贺县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82年7月,贺县师范学校被自治区教委确认为自治区定点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正式定名“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

1997年5月,贺县师范学校更名为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2002年12月,更名为贺州市师范学校。

2003年7月,撤销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升格本科

2006年2月,教育部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贺州学院;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贺州学院。

2013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获得通过。

2014年12月,正式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

2015年4月,成为首批ICT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12月,成为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17年5月,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2019年9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同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建筑信息模型(BIM)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9月,正式获批广西新一轮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硕士A类); 10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2023年1月,获认定为广西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4个,开设本科专业5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5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02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80人,有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生导师6人。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3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拥有2个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2个广西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获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国家级项目立项16项,4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获得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12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创业综合模拟赛项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奖项394项,其中《扶瑶织梦》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并获得此届大赛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学校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舞蹈“我从瑶山来”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青春誓言》《围屋里的女人》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区基层文艺会演舞蹈类优秀奖,《觉醒年代•暂别还是永别》获第十四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瑶蓝之旅”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践工作坊类一等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贺州学院—青年志愿行动,乡村振兴观察”实践团获评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17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1个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贺州学院众创空间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科基金3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3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部级科研项目49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50项、横向科研项目900多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620多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图书馆由西校区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组成,馆舍总面积15680平方米,纸质图书178.06万册,电子图书199.5万种(其中本地镜像59.4万种、网络包库140.1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275种,电子期刊79586种,交换学报400种;订购有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数字方志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超星电子图书、Incopat专利文献数据库、Springer、EBSCO等中外文数据库10多个,免费开放和试用数据库80多个。

合作交流

  • 校政企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中兴通讯、华为、华晟经世等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平台56个,建成“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等行业学院7个;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共建村镇学院;与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钟山县分别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 

  • 科教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中国国内外高校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 

  •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和波兰等国3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招收9届学历国际学生、27批国际语言生,选送42批在校生出国(境)学(实)习。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