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学院(Guilin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由桂林市委、市政府主办主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1年5月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04年2月成为教育部确认的首批独立学院,2012年1月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至2022年连续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转设为桂林学院。
截至2024年9月,该校占地面积830多亩,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常年招生40个左右),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广西“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会员单位,有教职工739人,全日制在校生13950多人。
历史沿革
学院初创
2001年5月23日,广西师范大学与浙江省台州市华侨物资公司签署《联合组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协议书》约定,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是双方按照股份制模式共同创办、隶属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创建。同年9月,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名义招收的首批新生如期入学。
独立学院时期
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取得独立学院办学资格,成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同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租用原桂林陆军学院闲置校舍实施办学,同时启动独立校园一期建设。2007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整体搬迁至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的独立校园。2008年7月,学校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名义独立颁发毕业证书。
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
2010年,学校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2011年,学院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2年,学校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7月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名义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并被评为2009年至201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获得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荣誉。
2019年,广西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
2020年,学院连续三年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桂林学院时期
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转设为桂林学院。同年9月,以“桂林学院”名义招收的首批新生如期入学。
2023年3月23日,广西师范大学与桂林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2023年8月,学校取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学生教育办学资格。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 ,开设51个本科专业(常年招生40个左右);涵盖文、教、艺、经、管、法、理、工等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39人,其中专职教师579人。自有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28人(含正高级4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55人(含博士21人),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24人、“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导师4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广西高校“千骨计划”人选6人、桂林市批拔尖人才(含会计拔尖人才)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广西高校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16个专业全部通过广西高校第一、二批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其中7个被评为“四星级”,9个被评为“三星级”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浙江名淘集团、广州粤嵌集团、东软集团、中软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名淘电商学院”“粤嵌电子工程学院”“东软软件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在桂林市教育局及所辖县(区)教育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教育局挂牌共建“师范专业协同育人中心”,在泰国孔敬府教育厅挂牌共建“中国·广西·桂林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与泰国上议院教育委员会在校内挂牌共建“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基地”。成功承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7年年会暨全国独立学院第12次峰会、第三届桂台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广西高校第三届“千里杯”(大学组)足球联赛和广西高校第18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总决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漓江文化研究院 | 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9月,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广西哲社规划项目3项;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0月,图书馆有纸质藏书约111万册,电子图书约175万册,每年订购期刊315种、报纸40多种;订购有《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考试资源服务平台》《汇雅电子图书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库》《京东读书校园版》《读秀》《百度文库(高校版)》《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软件通》等中文数据库,建立了“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世图学术发现平台”等学习工具平台,另有试用“北大法宝”“笔杆网”“起点考研”等一批优质电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