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师范学院(Guili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广西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为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广西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桂林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1950年,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入。1983年,桂林师范学校、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分别更名为桂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桂林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桂林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桂林市教育学院。1988年,桂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桂林地区教育学院。1998年,桂林地区教育学院与原桂林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教育学院。2000年,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5年2月,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桂林师范学院。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45.7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0.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124.80万元,有附属小学1所,实验幼儿园1所,馆藏中文纸质图书131.7万册,电子图书149.9万册;设有10个教学院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有41个专业,其中5个为普通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656人,其中正高职称65人,全日制在校生11493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桂林市教育学院
桂林地区教育学院
1938年,广西为了扩充师范教育的需要,指派唐现之在临桂两江圩筹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简称“桂师”,又称桂林两江师范学校。10月25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在临桂县两江乡大岭心村创办,开设有师范班、简易师范班、师训班共3个班,学生有100余人。
1944年,日寇迫近桂林,学校疏散到永福县百寿镇(原百寿县)和罗城县择址上课。抗日战争后期迁往永福县百寿埒和融水县三防;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两江。
1949年6月,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慑于该校学生革命风潮,以“桂师环境特殊、校风恶劣”为由强令停办。
1950年1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桂林师范学校,将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并入,接收疏散到桂林的南京励志中学,学校迁址桂林市榕湖路。
1954年2月,迁址桂林市信义路21号。
1977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生。
1983年4月,桂林师范学校更名为桂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与桂林地区师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建制 ,学校成为原桂林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
1988年4月,桂林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桂林地区教育学院,院址在桂林市信义路。
桂林市教育学院
1983年4月,桂林市师范大专部和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更名为桂林市教师进修学院 ,院址在桂林市解放东路。
1984年7月,桂林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桂林市教育学院。
桂林市教育学院
1998年12月28日,桂林市、桂林地区合并,桂林地区教育学院与原桂林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教育学院
桂林市师范学校
1965年,桂林市师范学校创办。
合并组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9月30日,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自治区、市共建,以桂林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2010年1月,学校在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筹建新校区。
2014年11月,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整体划归学校管理,设东环校区。
2017年9月,学校完成一期搬迁,入驻临桂校区,校址在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飞虎路9号。 11月,学校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成为自治区7所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
2019年1月,学校获“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立项,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划出,与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桂林市电子技工学校)、桂林林业学校(桂林林业技工学校)整合组建成立桂林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2021年3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
2024年10月,学校与韩国白石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白石国际艺术学院,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获教育部备案。
桂林师范学院
2025年2月,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桂林师范学院,同时撤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4月11日,林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0个教学院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有41个专业,其中5个为普通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56人,其中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19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8.9%;具有研究生学历514人(其中博士39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305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4%和46.5%。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广西模范教师1名、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广西优秀教师2名、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对象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5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个,获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教学成果
2023—2024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5项,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第十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广西区赛银奖3项、铜奖28项。
截至2025年3月,2020年以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等竞赛中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329项。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中,获自治区级一等奖62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65项;学生艺术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中荣获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在广西第五、六、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51项、二等奖27项;在2024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中共获奖3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自治区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部。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与临桂区教育局签约共建“桂医幼儿园(桂师实验幼儿园)”校外实践基地项目、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医—教—育”三方协议、与桂林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桂林市逸仙中学、桂林市临桂区新城小学、桂医幼儿园(桂师附属实验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与桂林洁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旅游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促进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与产业融合,结对帮扶全州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电商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罗汉果产业学院、文创旅游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1月,学校与韩国白石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白石国际艺术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核备案;学校派遣教师代表参加了“中国—东盟技术人才合作项目(马来西亚)培训班”;学校同亚洲、欧洲、非洲及中国台湾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及政府部门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共建),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桂林市科技平台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科研成果
2023年,学校共计120余位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获批市厅级及以上项目41项,其中,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5项、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9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6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4篇,其中发表SCI、全国中文核心12篇;14篇决策咨询报告被县(区)级及以上部门或信息刊物采用;教师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45项。
2024年,学校4个项目获批自治区科技计划资金新项目立项,其中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截至2025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9项、市厅级项目18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49篇,其中SCI收录61篇、EI收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6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得专利授权22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58项、外观设计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640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桂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8.3万册,电子图书141.9万册,中文纸质期刊888种,报纸18种,电子数据库12个,图书馆馆藏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