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桂林旅游学院

  • 区域:广西桂林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良丰路2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桂林旅游学院(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简称“桂林旅院”,坐落于山水甲天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立项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唯一的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伙伴”、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CATEA)发起院校及其秘书处所在地。 

学校创于1985年,原名桂林旅游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升格为桂林旅游学院。学校获第一批自治区文明校园,6个二级学院获批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七玄乐府”少数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项目获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红色导航 文化引领 文旅融合育人才”品牌项目入选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雁山、骖鸾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5.72万平方米(1885亩);设有14个教学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6个;教职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755人,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历史沿革

桂林旅游专科学校

1985年,时任桂林市副市长袁凤兰提出创办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并出任首任校长。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桂林旅游专科学校,隶属桂林市领导和管理。

1986年3月起,在桂林市人民政府自筹资金征购的108余亩土地上,利用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拨改贷款进行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工程建设。9月,学校部分校舍落成,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学校开始招生。第一年招收40名中专生。

1988年,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同意,学校开始招收大专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2月,国家教委批复,学校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领导体制为自治区和桂林市共管,以区管为主。


1997年,获国家教委批准面向全国招生。

2002年,在自治区和桂林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决定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购置土地建设新校区。6月8日,学校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人民政府签署了新校区征地协议。

2005年10月6日,学校在雁山校区举行了新校区启用仪式。首批3000名学生搬迁进入雁山校区。

2005年11月,学校与世界旅游组织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唯一的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

2007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2009年10月,学校推动中国旅游院校之间的合作,成立“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

2012年2月,学校成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2014年10月,学校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签订协议,共同培育旅游高端专业人才。

桂林旅游学院时期

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桂林旅游学院。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行政主管部门为自治区旅游发展委 

2017年11月,由桂林旅游学院和新西兰商学院合作成立中国(桂林)新西兰创新创业国际学院。 

2020年10月,桂林旅游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1年,桂林旅游学院、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及Go Study开始合作,共建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协同开展中文及旅游管理人才的联合培养。 


2021年10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协商,双方决定共同建设桂林旅游学院。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共同签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化和旅游部共建桂林旅游学院协议》。 

2023年8月31日下午,国内高校首个户外运动学院在桂林旅游学院成立。户外运动学院当前拥有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开设有高尔夫、攀岩、皮划艇、网球、棒垒球等方向,2023年计划招收600余名学生。 

2024年5月16日,桂林旅游学院运河文化旅游研究院揭牌成立。 6月18日,桂林旅游学院与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在文莱挂牌成立,桂林旅游学院、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Go Study三方签署了共建“中国—文莱烹饪现代工匠学院”的合作协议书。 

2025年3月5日,桂林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开设本科专业36个,涵盖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及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主要领域;5个二级学院获批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广西一流学科B类1个、广西重点学科(培育)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75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7.2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7.42%。拥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西工匠获得者、傅雷翻译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旅游教育名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卓越学者、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3门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升本以来,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共获得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柳州市、河池市、贺州市、阳朔、荔浦,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江西省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校政、校企合作;为全国各省市培训旅游人才6万余人次,学员覆盖广西111个县(市、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培训农村学员近万人次;先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30多期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培训班;受中国—东盟中心委托,学校连续五年派出授课专家走遍东盟十国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援外培训;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等20多所境外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与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原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合作办学;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设立海外校区,建立文莱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中印尼旅游教育合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两任秘书长到学校考察、演讲。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越南河内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双方交换学生。同时,学校派出教师到境外访学、攻读学位。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学院先后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举办了29期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作为受中国-东盟中心委托的旅游类国内高校,连续多年组织教师赴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老挝和马来西亚举办旅游援外培训班。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广西高校科研平台,拥有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广西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广西红色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共承接社会服务项目500余项,覆盖了全广西14个地级市、东盟十国。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学校学报《旅游论坛》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学术研究平台,2008年遴选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连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十佳学报”,入选“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图书136.61万册,纸质现刊种类708种,生均图书为100.13册。电子图书378049种,拥有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博看期刊网等电子资源库36个。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