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右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
右江民族医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百色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201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600亩,有两个校区;设有14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89个教学实践基地;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1个二级学科),5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4600余人,专任教师992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5329人。
办学历史
1958年6月,百色地委召开文教工作会议,提出开办医专的构想。9月,百色医学专科学校正式宣告成立。学校借用原百色师专的校舍和礼堂,举行了首届新生入学开学典礼。
1962年8月,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全国经济大调整的背景下,百色医学专科学校降格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卫生学校”。
1963年11月,经百色专员公署文教办公室批复同意,学校改名为“广西百色卫生学校”
1965年,学校恢复为百色医学专科学校。
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
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学校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00年,学校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
2012年,学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8月,右江民族医学院与中山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协议。
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百东校区建设项目开工
2023年10月,右江民族医学院百东校区投入使用。
2024年10月28日,右江民族医学院—东盟创新创业中心揭牌仪式及专创融合研讨会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东校区举行。
2025年4月15日,右江民族医学院-东盟人工智能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和医学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89个教学实践基地。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4600余人,专任教师992人。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科技强校战略和人才工程建设,选派300余名优秀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聘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上海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8人,广西特聘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等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7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近五年来获多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1个二级学科);5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广西重点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0个,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近5年共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48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各级科研立项共获纵向资助经费6000多万元。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6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获得省级奖励17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著作类成果二等奖1项,论文类三等奖3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00多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168.1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5.15万册,镜像电子图书73万册,订购中文纸质期刊743种,订购各类中外文数据库共28个,包括MEDLINE、EBM外文电子图书、迈特思创外文和循证数据库、同方知网科技期刊、万方期刊、维普科技期刊、移动图书馆等,覆盖图书、期刊、会议论文、教学素材、文献服务、学术视频和认证考试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