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星海音乐学院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星海音乐学院(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缩写XHCM),简称星海音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与舞蹈专业学府 ,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

星海音乐学院前身是1957年10月设立的广州音乐学校。 1958年秋,广州音乐学校开办专科,并改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 1966年1月,广州音乐专科学校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但两校在行政、教学等方面独自运行。1970年10月,广州美术学院与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设5个系别,原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成为其中的音乐系。1978年4月,广州音乐专科学校从三校合并的广东人民艺术学院中恢复独立办校。 1981年6月,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改名为广州音乐学院,并自此进入本科办学阶段。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学校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292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院系部和1所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附中),开设11个本科专业;有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719人(含附中),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14人,外籍教师21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5772人,研究生440人。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学校成立

1956年,由广东省委提出,国家中央文化部同意,计划于1957年在广州建立一所音乐中学。之后,在广东省文化局领导下,成立建校筹备组, 并将这所学校暂名为广州音乐中学, 校址设在十九路军陵园的东面,大致位于水荫路东边一带。1957年初,广州音乐中学筹备期间,广东省委文教部提出把学校办成音乐专科学院,因此,这所筹建中的学校改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及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1957年10月4日,经过国家文化部同意,这所新建的音乐专业学校的中学部正式开学,并将这一天定为校庆日。10月5日,学校正式定名为广州音乐学校。1958年秋,为适应社会需求, 广州音乐学校开办专科, 设群众音乐系,学校改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由于是在广州音乐学校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因此校址仍然设在水荫路校区, 原广州音乐学校成为广州音专的附属中学

两次合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培养“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无产阶级文艺事业接班人,广东省委同意将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改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学制拟为5年。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不久后,由于遇上特殊的历史时期,招生工作并未按计划进行,期间没有新招学生,原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及广东舞蹈学校的同学,按原学制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因此,两校在行政、财务、教学等方面基本上是独自运行,校址没有变化。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于1970年10月30日下发《关于大专院校调整、改换名称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广州美术学院与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合并,迁入广州美术学院昌岗路校址,改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简称“人艺”,设有工艺美术系、绘画系、雕塑系、音乐系及舞蹈系等5个系别,原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成为其中的音乐系。

恢复独立

1977年秋,时任广东省党委副书记吴南生同志提出,要恢复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艺术专科学院。随即,广东人民艺术学院音乐系全体教师干部以集体的名义,多次向上级报告申请恢复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的建议。1978年4月1日起,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印信恢复重新启用,标志着广州音乐专科学校从三校合并的广东人民艺术学院中恢复独立办校。

1980年6月16日,经过两年多的修葺和搬迁,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正式迁到先烈东路48号沙河顶校址办公。1981年6月10日,经广东省政府转报国务院审批,教育部与文化部共同研究后,同意将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改为广州音乐学院,办学地点仍先烈东路48号(现沙河校区)。自此,学校进入本科办学阶段。

改名“星海”

1982年,广州市举办第三届“羊城音乐花会”期间,各地音乐界人士建议将广州音乐学院改名为星海音乐学院,以此纪念、学习和发扬冼星海同志的精神,继承他所开创的音乐文化事业。1983年5月,广州音乐学院党委向上级部门提交了请示报告。不久之后,国家文化部初步批准将广州音乐学院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1985年12月2日,原广州音乐学院举行命名仪式,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同年,学校进驻广州大学城,融身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育基地。

2015年12月,星海音乐学院当选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理事单位。2016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国艺术院校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时,也是广东省高校第一批“易班”建设试点工作单位。2017年,学校为加强学校内部自身建设,以及为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8年,星海音乐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 。2019年,学校成立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中心。 2022年,星海音乐学院与广州大剧院启动战略合作,打造原创歌剧《星海星海》。2023年2月,星海音乐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获颁“5A级社会组织”;3月,学校国家级大创项目——星梦新媒体艺人培养计划启动,标志着星海音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新的里程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系部和1所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附中),开设11个专业。 其中2024年,学校本科招生专业10个,原表演专业的音乐剧方向转为音乐表演专业的歌舞剧方向。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星海音乐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音乐领域和舞蹈领域);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个广东省第九轮重点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跨越式提升,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719人(含附中),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14人,外籍教师21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叶小纲、诸大明、陆威、胡胜男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引进了陈晓勇、王云鹏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附中、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8月,星海音乐学院两项教学成果获2014年第七届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成果获2017年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成果获2021年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学校宛冬副教授创作独舞作品《岛屿》荣获文旅部第13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优秀剧(节)目及编导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联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音乐季”“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音乐展演”“音乐‘家’音乐季”“周文中国际音乐学术研讨会”“首届国际音乐文献翻译研讨会”“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2021赵宋光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高端学术研讨会及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来访及受聘为荣誉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的中外音乐家包括:马友友、阿什肯纳齐、芮内•弗莱明、王健、林昭亮、宁锋、郎朗、殷承宗、鲍蕙荞、储望华、刘诗昆、和慧、迪里贝尔、吴碧霞、戴玉强、廖昌永、沈洋、叶小纲、莫华伦等。学校派出演出团体到国(境)外交流访问演出,并与欧美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41所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以及多个校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级项目153项。在本学科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共879篇,其中被CSSCI等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170篇;获得专利7项。2019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202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设在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大学城图书馆和沙河校区综合楼六楼,建筑面积共计12131.4平方米。全馆馆藏资源77万多册(件),其中图书资料42.18万多册,电子图书34.9万多册,电子期刊1.25万册,学位论文300.26万册,音视频2209小时;数据库有21个大库,共计33个子库(其中自建数据库9个,共14个子库)。在多年的实践当中,通过收藏音乐家捐赠书籍、手稿、教师成果等文献资料,学校打造了多个以学科服务为核心,以特色资料为主要藏品的实体馆藏,分别有岭南音乐文化资源库、乐谱典藏库、音像资料库、赵宋光资源库、音乐家与传承人手稿及资源库和教师成果库。 

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有音乐书谱、综合性图书、视听资料、期刊等四大类。音乐书谱主要包括:音乐理论图书和乐谱二类。馆藏乐谱包括古琴文字谱、戏曲、说唱、中外民歌、中外民族器乐、戏剧音乐、声乐、器乐独奏、合奏、音乐多媒体等方面的作品,共计4万1千多册。乐谱主要收藏在乐谱典藏库和音乐书谱库。音乐理论图书共计1万2千多册,包括音乐工具书、音乐学总论、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体系音乐学、音响学、乐理、复调、配器、戏剧音乐理论、声乐理论、乐器法、音乐欣赏、音乐多媒体等门类的著作。音乐理论图书的馆藏分布在教学研究参考室和音乐书谱库。综合性图书收藏在社科综合库,按中图分类法进行排架分类,主要是以历史类、艺术类、哲学类、民族学类的图书为主,共计11万1千多册。视听资料主要包括黑胶唱片、卡式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LD激光唱片等,馆藏视听资料共计约5万5千多件,内容覆盖各个音乐领域。期刊资料包括音乐专业期刊和综合性期刊,共近4万7千册。其中音乐专业期刊覆盖国内全部音乐专业连续出版物,适于音乐教学和专业研究使用,每年订购现刊356种,其中原版外文期刊约20种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